close

 

Kimie推薦給我的書。被稱作《大逃殺》姊妹作的《肅清之門》,描述一位女導師近藤亞矢子在畢業前夕挾持了她所負責的學生,並一一清算罪行的故事。

 

先撇開看完這本書的感想和評語不說;我很想知道,是我見識不夠廣,還是全世界只有日本人會以這種「變態高中生」作為小說主題?現在回想起來,我找不出西方文學或者本國作品中有關此類主題的描述印象;那麼,是日本人比我們勇於正視這種問題呢,還是他們的學生......嗯。

 

懸疑小說的內容情節是很難安排的,一個沒弄好就會落入俗套,前面的鋪陳再怎麼有巧思都前功盡棄。就這部分來看作者的整體構想很不錯,歹徒與警方間的鬥智相當精彩,也在結尾合理交代了為何一介平凡女老師有辦法策畫出如此周全的計畫並取得所有必須工具,輕輕鬆鬆地把警察壓在地上打。

然而相較之下,其他部分的劇情安排就遷強許多;歹徒策畫這場審判的動機嚴格來說並不明確,前後劇情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較讓我注意的是作者「誠實」到刺眼的筆法,在費盡心思好不容易籌措到兩千萬元贖金的家長被警方告知自己的孩子已經死亡時的反應,讓我一邊懷疑濃烈到視孩子為摯愛、為珍寶的親情,是否也有被消磨殆盡的一日?一邊卻也感嘆起,作人如此,真非「失敗」二字可以形容。

 

以牙還牙的作法,究竟可不可取?廢死刑團體總是堅持,不論如何都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基本人權,因此不應該剝奪他人的生命。讀完這本書以後,我再次好好思考了這個問題,然後終於了解我贊成執行死刑的原因。

 

重點其實不在於奪去犯人的性命,而是在於宣判死刑及日期後,那份等待的煎熬。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大去之日逐步逼近時,會驚恐、會害怕,更重要的是,會開始重視自己的生命;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人,恐怕只有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才會真正認識到生命的珍貴與脆弱;也唯有在那時候,他才能了解,自己犯下的罪行有多麼的沉重,對受害者及其家屬造成的傷害有多麼巨大。

這才是我贊成執行死刑的原因,不是為了償命,而是為了哪怕只有一瞬間,讓對方知道受害者及家屬的感受如何。反過來說,如果對方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毫無悔悟,那麼即使取走他的命,也無法抹滅我心中的不平。

 

一命抵一命的說法其實毫無道理,因為生命實在太過獨一無二;即使常常看到激動的受害者家屬如此揚言,我想真正在犯人受刑後,不再替已逝親人感到哀慟的家屬還是在少數,反而徒增一個破碎家庭。就我個人而言,死刑是個手段,用來喚醒受刑人體會生命的價值、對自己的罪行感到後悔並感受到受害者及家屬的悲痛;如果今天有別的方法可以保證讓犯人認識自己所造成的傷害和必須負起的責任,那麼死刑的執行與否,對我來說就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ur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